查看原文
其他

毕业进入重点法学院任教,是一种什么体验 | 业务菜

行者 清的菜园 2021-09-18


写在前面:

作者和我的交集始于茶山刘法学院。在那个叫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项目中,我们组队的四人,拿到了教育部两万块的巨款。别说当时,即使现在看来,对于大学本科,仍然是一笔不小的研究经费。


在激励和压力双重作用下,我们第一次正儿八经的阅读学术著作,第一次参加老师组织的读书会,第一次到湖北农村吃住在老乡家里,第一次坐在板条凳上,听大爷讲土地抛荒、南下打工、老年人自杀那些我在校园从未接触过的东西。


至今记得,盛夏八月,树叶被晒得打卷,我们踩着锈迹斑斑的解放牌单车穿梭在村道,挨家挨户访谈;至今记得,冬至前后,在文治楼的读书会结束后,团队四人裹着厚厚的棉衣和老师合影……


现在想来,我学着像模像样做检索,写论文,应该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。我们的队长,是个“读书狂”。在所有人都扑向司法考试时,他两耳不问窗外事,一头扎进自己热爱的理论著作中。要知道,在当时实用主义盛行的茶山刘,几乎所有人从上大一,就开始准备司考,准备求职,准备投入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。


他是那个“异端”,他是我身边唯一一位真正热爱阅读理论著作的朋友,他是我所知本科毕业论文写得最漂亮的人,他驾驶着自己的小坦克本硕博突突前进,最终在博士完成后,回到梦开始的地方——茶山刘任教。这是除了律师之外,我最喜欢的一个职业。


他是行者,我的队长。菜园毕业系列菜第五棵,行者向你讲述,毕业进入重点法学院任教,一枚青椒(青年法学教师)的日常。


一、从课桌到讲台


对于绝大多数法学学子而言,法学院只是一个度过人生中最重要的四年的地方。然后,就成为工作后某天突然想起,拉着爱人、带着孩子,回去看上一眼的地方。应该说,很少有人会在进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,就打算在校园里呆上一辈子


我敢打包票,当年的我和现今的你们一样,都不会将站在三尺讲台上的老师职业,纳入未来的就业规划。


事实也是如此。大学毕业时,除我因过于热爱阅读理论书籍而主动规避司法考试,班上其他同学都参加了这场法律人必备的职业大考。大多数同学大学毕业后,也都至少从事着与广义上的法律实务相关的工作。


而我,有幸能够保研进入法学院继续学习,获得了两年宝贵的读书时光。2017年,当同学们听说我任教于本科母校的法学院,都对我另眼相看(并不都是刮目相看)。我的理解是,此刻的我,成为了当年“我们”眼中的——那些老师!


大学老师天然是小众职业。从本科到硕士,再到博士,而很多博士毕业后也选择进入实务界。一层层——不一定是筛选——下来,最后能够输送到大学的人,其实寥寥无几。法学院只是众多学科中的一个,每年毕业的法学博士除了进入社会,剩下的大多都回流到法学院。


所以,法学教师其实是法学院自产自销的产品。绝大多数法学教师,一辈子都没有真正进入过法律实务界。从校门到校门,从书本到书本,从课桌到讲台,这构成了法学教师产生的普遍模式。


二、一枚青年法学教师的日常


(一)晋升之路


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,法律实务远比法学理论要来得复杂。当年坐在课桌上的我们,听到和想到最多的,自然是以实务为核心的法律职业。


一直以来,我们在法学院所学习到的知识体系,也是以司法审判为中心来建构的。从本科、研究生再到从事专业法学研究的教师,都无法真正脱离出这个高度专业化的法律/法学知识体系。


你们可能最感兴趣的,是我作为青年法学教师的职业状态。应该说,法学教师和任何职业一样,也是高度分层的。法学教师一般被职称所划定,教授、副教授、讲师(助理教授)是最基本的三个层级。对于刚步入法学院的博士来说,大多数都是讲师,只有极少数特聘人才,才可能会被授予副教授


由于我国法学基本以本土法律问题为研究对象,法学学科的国际化水平并不高,这决定了法学学科无法像理工科那样频繁出现年轻教授。法学教授是法学教师职业生涯的顶端,大多数法学教师终生与教授职称无缘。


而对于优秀的法学教师而言,教授却只是他们职业生涯的基础。一旦成为教授之后,便可以获得极为广阔的理论研究平台,从而开辟属于自己的研究新天地。


也许你们会认为,法学教师应该以教学为主。不错,教学是教师的天职,但大学教师的特殊性在于教学与科研共存。虽然现在大学开始推行教学、科研平行的职称评定体系,但对于青年法学教师而言,科研依然是成为教授的必然途径。


(二)薪资福利


所以,站在讲台上,只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除了平时为讲课而准备教案,更多的时间被我们用来开展一系列专业研究,写作专业论文。可见,作为青年法学教师,整体而言并不轻松,甚至远比攻读博士学位时要辛劳


大家可能还很关心薪资待遇。一般来说,高校老师的工资并不会太高。道理很简单,高校不是经济部门,高校老师的主要工作也不是生产GDP。而且,高校非实权部门,不可能为职工争取特定的单位福利。当然,高校老师的工资也不可能太低,否则老师无法谋生,安心做学问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了。


需要格外强调的是,高校老师的福利焦点其实不是薪资,而是时间弹性。恰好这一点,是很多人不够清楚的。


为了在法学院职业生涯上有更好的发展,法学教师的自我剥削程度都很高。寒暑假是社会上很多人对我们的羡慕之处,但事实上,这些整段的时间都被我们变成了宝贵的工作时间。除了学校规定的上课时间外,其他的时间基本上都可以自由支配。


例如,我可以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在整个教学年度的分配,可以在上学期给自己安排大量的课程教学任务,而在下学期给自己安排大量的自由时间,以便完成相关的科研任务。如果我的科研状态不是太好,我也可以利用自由时间来加强理论阅读,甚至是加强身体锻炼,以为开展新的科研而做好准备。


如果成为教授,这就意味着能够获得更多的自由时间,不仅教学任务得到极大的减轻,甚至可以选择去国外开展长期的带薪访学。


(三)科研环境


身处重点法学院,教学与科研的压力不言而喻。就我的体验来说,法学院的学生的整体素质都很高。很多学生不仅专业知识基础很好,而且综合能力很高,只要加以适当引导,就能够成为优秀的法律人才。这就对法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只有将法学理论与法律经验有机结合,才能够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。


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,也是为了培养法学理论研究人才,我花了不少时间指导学生系统地阅读法学、社会学、政治学等方面的经典理论。相对于教学,科研的压力更高一些。每年发表5篇左右的CSSCI论文,是我对自己的基本要求,同时还要向水平更高的权威期刊发起冲击。


法学院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优越的科研环境,只要是有研究计划,就可以向学院申请科研经费;只要能够得到会议邀请,学院就会资助老师开展学术交流;只要自己的时间/精力允许,就可以对外开展短期的学术访问。


当然,对于青年法学教师而言,时间总是不够用的。越是在职业生涯上发展得顺利,时间的含金量就越高。日常生活尽管有所闲暇,但繁忙将伴随一生。可是,只要对理论充满好奇心,这种繁忙充满快乐,而且快乐只增不减!


三、如何迈向讲台


进入一流法学院任教,博士学位是基本要件。与美国法学教育不同,我国法学院基本只接纳法学博士。如果是政治学博士或社会学博士,一般会被认为血统不纯。当然,除非你能够驾驭包含法学在内的多种学科。


法学院的分层十分明显。主流法学院基本只接受主流法学院毕业的法学博士,并对科研成果有硬性要求。一般来说,攻读博士期间,发表3篇CSSCI资格论文,才能够开始写作博士论文。


据我观察,很多博士生在读期间,很难独立完成资格论文,不少都是依靠导师的帮助,才勉强获得博士毕业。这意味着,博士期间的科研表现,基本决定了未来在法学院竞聘职位的高低。


倒推一步,如要确保攻读博士期间在科研上有所斩获,关键是硕士期间良好的科研基础!如果有志于进入法学院任教,最重要的不是通过考研、保研或出国,而是去一个好的法学院


选择一个好的法学院,静下心来,认认真真地阅读相关理论,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。否则,硕士研究生的两年或三年,同样是一晃而过!只有在研究生期间打好了理论基础,未来才有可能在博士生期间,顺利毕业并发表出质量、数量均可观的论文。


值得多唠叨的是,很多学生过于纠结研究生期间的大学,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。如果一心想毕业后找平台高、有发展前景的工作,北京、上海的大学自然是首选;如果铁了心攻读法学博士,选择那些一流法学院就可以了,剩下的取决于个人的方法是否得当和勤奋程度


最后的建议是,科研有风险,读博需谨慎!法学院教师也许在不少同学们心中值得羡慕,但正如前面说到的,大学教师的日常并不只是甚至不主要是站在讲台之上。我相信任何有志于法学理论研究的人,都希望自己能够在理论研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


但现实是极为残酷的,最终只有极少数人可以问鼎科研高峰。如果你们愿意接受这种永无止境的挑战,无论成功或失败,都欢迎加入到法学研究的阵营中来!


四、讲台,是新的开始


说了这么多,其实我还是职场新手。论文发的不够多,授课也主要靠激情。对我来说,最陌生的其实是讲台


以学生时代的眼光来看待讲台,注定只是一种因距离而产生的想象。一旦站在讲台上,看到那么多对知识或未知充满渴望的眼神,心中充满了感动和力量。这与攻读博士期间对法学教师的期待也有所不同。


原本以为科研是王道,但看到那么多学生,对你嘴里说出来的东西感兴趣;对你的提问产生思考;对你的举手投足有了关注。你能感受到自己对这个社会的未来或许有所塑造,对我们法治事业建设力量或许有一些影响。这些,都最终使自己产生一种不曾有过的责任感,沉甸甸的,迫使自己更加奋不顾身地前行。


(完)


版权声明:文章系原创,转载请事先联系取得作者取得授权并注明出处。


往期的菜

19 July 2018



画外音:

本文是毕业系列菜的第五棵,来自行者。如果你喜欢,欢迎转发,拥抱赞赏,静待留言。谢谢路乞、行之、琰琰、行者(不是行之他哥或他弟)。一晃十年,晓南湖边,文泰楼前,恍若昨天。



清的菜园

ID:caiyuanqing321


一枚中龄法学女青年

随笔专栏  

长按二维码关注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